重阳节日记

时间:2024-09-04 02:04:49 重阳节日记 我要投稿

重阳节日记模板集锦九篇

 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,你有什么总结呢?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。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,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日记9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重阳节日记模板集锦九篇

重阳节日记 篇1

  今天是“重阳”节。妈妈说有一个风俗:“重阳”必登高。因此我俩一大早就到了锡惠公园。

  我们从“天下第二泉”那里开始登山,可以直接到头茅峰。

  我开心极了,一路上是蹦蹦跳跳地乱跑,妈妈一直在我后面叫:

  “晨晨,你漫点,不然过一会儿你就要爬不动了,”果然没多久,我感到自己的呼吸只有呼出没有呼进了,“呼哧!呼哧!”

  的.像小火车,腿也好像灌了铅一样拖也拖不动,“妈妈,还有多久才能到山顶啊?”“早着呢!咱们才刚刚开始爬山。”

  “呀!”妈妈还和我开玩笑,她说成语“气喘如牛”描写的就是我现在这种样子。一路上爬山人中老爷爷老奶奶特别的多,他们看上去也很累,但在路旁稍微休息一下就又上路了,妈妈说今天也是“老人”节。我要向那些爷爷奶奶学习坚持到底就是胜利。

  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,看着山下的小房子小路,小汽车,心情真舒畅!我也学了道理:不论做什么事,都要持之以恒。

重阳节日记 篇2

  “呀!”妈妈还和我开玩笑,她说成语“气喘如牛”描写的就是我现在这种样子。一路上爬山人中老爷爷老奶奶特别的多,他们看上去也很累,但在路旁稍微休息一下就又上路了,妈妈说今天也是“老人”节。我要向那些爷爷奶奶学习坚持到底就是胜利。

  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,看着山下的小房子小路,小汽车,心情真舒畅!我也学了道理:不论做什么事,都要持之以恒。

  重阳节作文400字1篇:和姥姥过重阳节

  农历九月初九,两阳相重,故叫“重阳”,重阳节又是“老人节”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,或登高以锻炼体魄,重阳这一天,人们赏玩菊花,携酒登山,畅游欢饮。九月重阳,天高云淡,金风送爽,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,因此,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。

  今天是10月22日,正好学校放假,真“没想到”可以放下厚厚的`书本、沉重的铅笔,跟妈妈一起轻轻松松的去姥姥家玩了上一天了.

  一进门姥姥就说让我陪她去登高,正赶上我们的每年一度的菊花花会,姥姥建议去登龙亭,我一听高兴的蹦了起来。 刚进入公园在门新鲜空气迎面扑来,一眼望去,龙亭好高呀,我能爬得上去吗?花儿仿佛在对我说:“快一点呀,龙亭并不高哦。”可到了半腰已是大汗淋漓、两腿发酸,再看看姥姥还在我前面呢,于是我咬紧牙关继续往上登,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平台,回首望去,后面的人已被踩在脚下,再看远处的行人像一只只小蚂蚁,汽车像只大蟑螂。了望潘杨湖确实像两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历史古城。

  山下的那花儿也好象在对我招手,姥姥看着我也不知疲倦了,只是一个劲的在那对着我笑......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.

重阳节日记 篇3

  重阳这一天,艳阳高照,我们约好去登山。

  挺扫兴的是,一大早太阳就这么灼灼逼人,烈日当空,虽然时值深秋,却宛若盛夏,前一天满满的兴致减了大半了,因为重阳节之故,又这么一大帮人组织起来登山,所以还是努力让自己坚持到山顶。

  一路上,无心领略沿途风景与前几次有无变化,只顾着随上山的人流不断向上攀登,到得好汉坡的公路上已是10:20,我们在路边坐下休息,这时,有身着运动装的`参赛者,从山下陆续跑来,看他们的样子已很累了,这应该是跑在最后边的几位了,有挥着旗的负责人跟在他们后边减着:加油、不求名次只求坚持到底。

  休息过后,继续,走至好汉坡,临时设的露天舞台旁围有很多人,一手持话筒的主持人站在台中,询问台下哪位是年纪的长者,要请上台来做采访。最后,请到一位老爷爷登台做访。我远远听着,有些好玩,便走过去,站到前排,看个究竟去。

  那位爷爷说,他今年七十九,一年要登七次梧桐山。

  主持人问爷爷,为什么独自一人登山。

  爷爷答,同儿子孙子一起来的,他们还在下边还没上来,爷爷要比他们早20分钟登上山。

  听到这,台下哗然,掌起四起。

  爷爷接着说,他每次登上梧桐山后,都要作诗一首,今天也作了七绝两首,要念给我们听听。

  听到这,我来了兴致,给爷爷热烈鼓掌。有趣,有趣。

  爷爷的两首诗第一首只念了一遍,第二首主持人又念了一次,我只记了个大概,如下:

  一笑(谐音,是否是这两字不得而知,我猜这前两字应该是爷爷的名讳)老叟七十九

  ……(这句忘了)

  满头白发心不老,

  七登梧桐意兴高。

  后续未及听完,同伴要继续登顶了,因为怕正午的阳光更强,那时爬山更热。所以,虽然有点留恋,还是走了。·

重阳节日记 篇4

  重阳节快到了,老师让我们星期天帮助自己的爷爷、奶奶、外公、外婆或一些孤寡老人做些事,我就开始行动了。

  星期天,我早早的起了床,我把作业做完后,便开始想:帮助谁做什么事呢?突然,妈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。妈妈兴奋地说:“我们可以帮隔壁的爷爷、奶奶扫楼梯呀!”我立刻赞同了妈妈的说法。我拿起扫把开始扫楼梯,妈妈说:“扫楼梯的时候,人要站在上面往下扫。”我照着妈妈说的去做了,好不容易才把楼梯扫干净。妈妈拎过来一桶水,我问妈妈干什么?妈妈说:“扫完后要用水冲一下才干净。”于是,妈妈就把一桶水洒在楼梯上,看着那水从楼梯的`第一阶滚到第二阶,从第二阶滚到第三阶……就像瀑布一样,漂亮极了。

  到了下午,楼梯上的水干了,我想隔壁的爷爷、奶奶看见了,心里一定很高兴,看着扫干净的楼梯,我的心里有一丝丝的甜意。

重阳节日记 篇5

  “又是九月九,重阳夜,难聚首,思乡的人儿,飘流在外头。又是九月九,愁更愁,情更忧,回家的打算,始终在心头。走走走走走啊走,走到九月九,他乡没有烈酒,没有问候,家中才有自由,才有九月九,亲人和朋友,举起杯,倒满酒,饮尽这乡愁,醉倒在家门口。家中才有自由,才有九月九,噢……”今天上街,路过一家音像专卖店,听到从里边飘溢出《九月九的酒》的熟悉旋律,才突然想起今天正是重阳节,也正是亲人团聚喝酒的时候。

  陈少华演唱的《九月九的酒》这首歌,由于充溢着一股浓浓的思乡情怀,再加上特别抒情的优美旋律,所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走红了好一段时间,在1995 年还获得北京音乐台《中国歌曲排行榜》金曲奖。我清楚地记得,那几年,长城内外,大江南北,大街小巷都回漾着陈少华散播的“酒香”:“走走走走走啊走,走到九月九,他乡没有烈酒,没有问候……”尤其是到了“倍思亲”的佳节之际,更是勾起人们的思乡情怀。这不,我在这家音像专卖店的门口,一边听着《九月九的酒》这首歌,一边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以往常常喝到的家乡米酒,那无尽的乡愁就这么被轻轻地撩拨起来了。

  重阳节喝酒,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。早在晋代的时候,陶渊明就在《九日闲居》诗序文中说到:“余闲居,爱重九之名。秋菊盈园,而持醪靡由,空服九华,寄怀于言。”这里的“醪靡”,是指一种米酒。由此可见,大概在魏晋时期,重阳节喝酒就已经成为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习俗。记得在《九月九的酒》这首歌刚刚流行的时候,我经常会悄悄地跟着学唱,为的是可以去伙伴们面前炫耀。那时的我,还未能完全体会到歌词里的真意。而如今,再细心欣赏,腮边早已流出两行思乡的泪水了。“又是九月九,愁更愁,情更忧,回家的打算,始终在心头。走走走走走啊走,走到九月九,他乡没有烈酒,没有问候。”其实,他乡也是有烈酒的,只是少了亲人的问候而已。毕竟,最醇不过家乡酒,最亲不过家乡人啊!

  我的家乡地处桂东南,平常的时候,乡亲们都喜欢自酿一些米酒,以供日后饮用。虽然,家乡的米酒算不上是什么烈酒,然而也曾醉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。李清照有诗云: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陆游的饮酒诗也显得特别豪放:“愁闲如飞雪,入酒即消融。好花如故人,一笑杯自空。”李白的饮酒诗更是尽兴: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那一份思乡的情怀,因了美酒,悠悠千古,与人同在。

  在我的印象中,家乡的米酒入口绵软、醇厚,暖心暖胃,其酒力是缓慢地上身的。喝起家乡的米酒,绝不会像喝高度白酒那样感觉到喉咙里有一道火舌流过,它的功夫是不知不觉的渗透,在你还没有觉察到它的劲道,完全将它忽略的时候,它轻松地将你掀翻,把你醉得犹如软泥一般,让人扶也扶不起来。所以,很多性子刚烈的外地人,一般都不大敢喝家乡的米酒,他们宁愿喝呛喉的白酒,也不愿喝丝绸般缠绵悱恻的家乡米酒。

  一般说来,乡亲们酿制米酒的时间 ,大多会集中在岁末年初这段时节。走进村中,处处即可闻到浓烈的酒香,可谓是“岁登通腊祭,酒熟薰村翁”了。家乡米酒的酿成过程,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和高超的技术,只需在大灶上置一蒸笼,将糙糯米蒸熟蒸透,提上几桶井水或清河水过滤冷却,然后将之倒在石缸或木酒桶里,撒上酒曲,拌匀,用干稻草、棉被将缸、桶捂得密密实实,等上个十天半月闻到了一缕酽酽的清香就可开封了。不过,开封时一定要掌握得恰到时候,如果开封早了,发酵不足就成了烂糟,太迟,则发酵过了头,又要成为酸糟,糟酸了,那米酒自然就也是酸的了。开封后,一切保温物都要撤去,然后按一斤糯米加三斤清水的.比例进行化水,化水后两个星期左右,那米酒就做成了,淡青色的,带着浓浓的香味和隐隐的甜味,喝上一茶缸子,能使人微醺但不醉。

  特别是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,倒满一壶家乡的米酒,上面飘浮着白色的泡沫,轻轻地呷上一口,再挟一块肉入嘴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那真是其乐融融,趣意无穷了!

  如今,不知不觉地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,真是“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”啊!在我国民间,人们又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、敬老节。由于工作的原因,我常年在外,远离亲人,对父母等老人很少尽到孝心,也很少有口福喝上家乡的米酒了,但我那浓浓的米酒情哟,就像时时忆起的家乡和时时忆起的家乡人一样,那种思绪,那种留恋,总是挥也挥不去……《九月九的酒》里是这样唱的:“饮尽这乡愁,醉倒在家门口。”而我,却只能饮尽这乡愁,醉倒在外地,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了。

重阳节日记 篇6

  今天,老师把我们带到了食堂,说要给父母送上重阳节的礼物,原来,重阳节又称老人节,在那一天,要给长辈送上礼物,所以,我们就来做幸福的紫菜包饭了!

  我一进去,看见两碟紫菜,整整齐齐的放在一起,还有几盆咖啡色的豆干,橙黄的胡萝卜,翠绿的菠菜等。我想:”把这些包好,回去送给爸爸妈妈,一定很幸福,难怪叫幸福的紫菜包饭啊!“

  一个小哥哥来教我们怎么做,他先把饭团放在紫菜上,用大拇指按下去,再把米多的地方揪一点下来放到米上的地方,再把火腿放上去,再放萝卜、菠菜,搭出来的颜色花花绿绿,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。最后,再把饭团慢慢卷好,使紫菜包住饭,这样,一个漂亮的紫菜包饭就做出来了!原来一个小小的紫菜包饭还有这么多讲究呢!

  该轮到我们做了!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,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把饭压下去,然后又把胡萝卜揉成一小团放进去,把漂亮的黄萝卜压在外面,搭成好看的颜色。轮到卷了,我使劲一卷,卷的紫菜胖胖乎乎的,活像一个大胖子,不行,这样准会噎死人。第二次,我轻轻一卷,卷得干巴巴的,真像一个瘦子可怜巴巴的看着我。第三次,我的'力气不大不小,均匀的卷了上去,做出来的像饭店打包的,想到把这些给妈妈吃,我真是开心极了!

  做出来的紫菜包饭,有嫩紫色的包皮,里边红黄蓝绿青紫都有,像五彩的彩虹。看一眼,目不转睛,闻一下,香气扑鼻,真是美味至极。班上已经有同学开始吃了,我马上也拿起一个想吃,可转念一想,这是给父母的重阳节礼物,再说,分享,才会快乐嘛!我把紫菜包饭小心翼翼地包在了盒子里,等着回家给妈妈看。

  一回家,我就把它送给妈妈,和妈妈津津有味的咔嚓咔嚓地把紫菜包饭吃完,才体会到什么叫分享的快乐。

  我现在明白了,分享,是快乐,帮助人,是快乐,只有做到这些,才能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快乐!

重阳节日记 篇7

  20xx年10月22日又是一个重阳节,我和我的'同事、领导以及市电气学院的大学生们一起去城东敬老院为老人送去健康、水果和祝福,每人对口搀扶老人体检一次,为他们打扫房间卫生和清洗晾晒衣物,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重阳节

重阳节日记 篇8

  今天是“重阳节”,我要给公公婆婆干点家务活,让他们开心一下。做什么好呢?我的脑子里没什么主意,这时妈妈叫我吃饭了,我眼睛一亮,对了,不如就帮婆婆洗碗吧。吃饭时,我对婆婆说:“今天,我洗碗,你和公公早点出去散步吧!”婆婆开心地笑了。等大家吃完饭后,我就开始我的工作了,理桌子、洗碗,我拿着蘸着洗洁净的`抹布,把碗洗得干干净净,又用清水过滤一下,看着洗得干干净净地碗,我高兴得笑了。

重阳节日记 篇9

 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,一大早(大概才六点吧),我穿好衣服,走出房间,看见爸爸妈妈还在酣睡,心里想:怎么还在睡觉啊,我都起来了!我想当然地把他们推醒。爸爸妈妈揉了揉惺忪的睡眼——看得出来,他们还很困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,他们还是挤出了笑容:“哟,起来啦。恩,我们也该起来了。你先去洗脸刷牙吧。”

  刚洗漱完毕,爸妈就走了出来。爸爸马上就在厨房里忙开了。我走到镜子前:“妈妈,快来帮我梳头啦!”“来了,来了!”对着镜子,看到的`是爸爸忙得不可开交的身影和妈妈认认真真、小心翼翼的帮我梳头的情景。“唉呀,你看你,都多大了还不会自己梳头,以后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可怎么办啊!……”妈妈絮絮叨叨地说。

  梳完了头,我坐在桌前,望着丰盛的早餐:热牛奶、香甜的果酱配上可口的面包、剥好的鸡蛋……这时,妈妈又坐在我旁边,边看我吃早餐边说:“慢慢吃啊!多吃点,你现在正在长身体,要多补充营养……”我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着,心里想:唠唠叨叨真是烦死了。吃完了早餐,说了声“拜”就拿起书包往外冲。妈妈还在后面说:“上课认真听,过马路当心点,作业认真做……”“唉,啰嗦啊!”我在心里长叹道。

  

【重阳节日记】相关文章:

重阳节日记09-04

重阳节的日记10-05

重阳节的日记05-07

重阳节日记07-24

(精选)重阳节日记01-06

【精选】重阳节日记07-05

重阳节日记06-18

重阳节的日记06-25

重阳节日记07-18

重阳节日记09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