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六年级数学日记十篇
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,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,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。是不是无从下笔、没有头绪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日记10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1
今日阳光明媚,我正在家中看《小学数学奥林匹克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:比较1111111,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。顿时,我来了兴趣,拿起笔在演草纸上“刷刷”地画了起来,不一会儿,便找到了一种解法。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,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,同分子分数,分母越小,这个分数就越大。解出1111111《111111111="1111111×111111111、1111×1111"》111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2
前几天,我和妈妈去商店买东西。
刚进门,我们就看见9个大字:店内所有商品打8折。我不知道打8折是什么意思,正纳闷的时候,妈妈叫我了一声,我跟着妈妈走进了商店。妈妈精心挑选了很多商品,叫我去结帐。可能是因为我想问题想得太入迷了吧,竟然没听到妈妈说话,妈妈又说了一遍,我才勉强答应了一声:“马上。”可心里还想着那个问题。结帐时,我看到屏幕上显示共计100.00元。啊!可真凑巧。妈妈走过来,看了一眼屏幕,抽出一张100元的'钞票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我,我又把它小心翼翼地递给了营业员阿姨。当我正准备走时,阿姨叫住了我:“小朋友,找你20元。”不是一共100元吗?明明正好呀?怎么还找钱呢?我脑子里不停地冒出了一连串问题,但马上又想到了门上的9个大字,我接过了钱,问阿姨:“打8折就是把100元变成80元吗?”“可以这么说吧,小朋友你真聪明。”阿姨笑着说。
回家后,我告诉妈妈:“妈妈,今天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。”“什么知识呢?”妈妈好奇地问。“打8折就是把100元变成80元。”“哈哈哈,哈哈哈。”妈妈笑了,我也笑了。生活中的数学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。
其实数学和我们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,学数学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,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。在生活中学数学,在生活中用数学,学习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?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3
傍晚,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: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,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,几天后,梨树全部施上肥,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。请问:果园里有苹果树与梨树各多少棵?
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,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。我想,苹果树是梨树的.3倍,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,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“20×3”棵苹果树与20棵梨树施肥。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,差了10棵,最后共差了80棵,从这里可以得知,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。一天20棵梨树,8天就是160棵梨树,再根据第一个条件,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。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,因此我想,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4
数学真有趣,遇到难题开动脑筋想一想马上就有好办法。
今天,我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题它是这样的110+120+130+140+150=?我开始列了好长的一串竖式终于算出来了结果,得650。哎!好麻烦呀,到底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?我绞尽脑汁的想着……
第二天,老师上课刚好讲了这一题,老师让我们想一想这道题除了直接计算外,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呢?可是,我怎么也想不出来。老师说:“大家看这一串数字有什么特点?能不能以一个数为基准把它们转化成同一个数呢?”在老师的启发下,我豁然开朗,先从150中拿走20补到110里面去就得到了两个130,再从140中拿走10补到120里又得到了两个130,最后用4个130加上本来的一个130共得5个130,5个130不就是650吗。列式为:
110+120+130+140+150
=130×5
=650
我立刻举手,兴奋地讲了我的解答方法,老师给我了一个赞许的'目光,立即表扬了我,并告诉同学们:这种方法就叫“移多补少”。
同学们也对我的表现抱以热烈的掌声。
通过这道题的计算,我忽然明白了这到题原来还有别的解答方法。。还使我更加体会到数学真有趣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5
7月25日 星期六 有雨
这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年轻人,买个五元的肉丸子串,那位卖肉丸子的叔叔的价钱定位0。5元一串,卖肉丸子一时急把题目算错了,价钱弄钱了,认为定位1元一串,只给年轻人5个,年轻人一算好声好气对那位卖肉丸子的`人说:“你算错了就应10个肉丸子。”那个人不听回改,年轻人一劝在劝,后才答应,给他11串,年轻人说:“多一个我也不一样,你拿会去,人要做个诚实、守信的人,多了一个我也不能要的,原先是数学帮了个忙。
我也是有一回,这天的事情最后发生了,我外公带我到理发店去洗头,洗头价钱是5元一次,洗完后,那位理发店的老板因顾客太多,忙但是来,我外公就给了他10元,他却找我外公7元钱,我外公没看钱就走,走了一半,外公摸了摸口袋的钱多了2元,外公把我送回家后,就回去把那2元钱还了那位糊涂的老板,老板惭愧的摸了摸脑袋说:“都怪我粗心大意,人多我忙但是来。”“这两件事中给突出要做个诚实、守信的人,老实的人给有上帝的保佑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6
今日中午,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。写着写着,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,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,这道题是这样的:
有一个长方体,正面和上头的两个面积的`积为209平方厘米,并且长、宽、高都是质数。求它的体积。
我见了,心想:这道题还真是难啊!已知的仅有两个面面积的积,要求体积还必须明白长、宽、高,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。这可怎样入手啊!
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,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。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,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。于是,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:先列出数,再逐一排除。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,如:3、5、7、11等一类的质数,之后我们开始排除,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。这时,我想: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,上头公用的棱长;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,上头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
棱长(且长度都为质数)之和。于是,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。
最终,我得到了结果,为374立方厘米。我的算式是:209=11×1919=2+1711×2×17=374(立方厘米)
之后,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: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,结果一模一样。
解出这道题后,我心里比谁都高兴。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:数学充满了奥秘,等待着我们去探求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7
今天,学完小数除以小数不好除,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,爸爸给我出了两题(1)小李批发了13.6吨水果,他租了一辆载重量是4吨的卡车来运,他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运完?(2)兴旺服装店要做衣服,每套衣服用布2.4米,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?我一看到题目就迅速用四舍五入法将把这两题解决了:(1)13.6÷4=3.4(次)3.4次≈3次(2)50÷2.4=20.8(套)20.8套≈21套心想:这太简单了,不就是要求近似数吗?我迅速将答案告诉爸爸,爸爸笑着对我说:真的是这样吗?我疑惑地看着爸爸,再看看自己的答案,百思不得其解。
这时爸爸说:你做题时要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,这样做对不对?这两题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,第一题剩下的0.4是扔掉呢?还是再运一次?第二题剩下的0.8够不够做一套呢?我听后恍然大悟,原来做题目要联系实际,不能学习了四舍五入法就形成了定向思维。像运货,装油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数时,不管小数点后面是几都要向个位进一;像做衣服,做家具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数时,不管小数点后面是几都不向个位进一。
想明白以后,我立刻重算起来:13.6÷4=3.4(次)3.4次≈4次50÷2.4=20.8(套)20.8套≈20套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爸爸,并告诉他我是怎么想的,爸爸摸了摸我的.头,说这两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和去尾法。通过爸爸给我出的两题,使我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,不能死学习,要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,要恰当运用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8
7月25日 星期四 天气晴朗
今天,我带着50元和妈妈去市场买菜。我和妈妈来到卖一号土猪的摊位跟前。妈妈问:“瘦肉多少钱一斤呀?”老板回答说:“18元一斤。”妈妈挑了一块小一点的瘦肉让老板称,一共12元。我把20元给她,老板找回我8元。
我们又来到了卖鱼的.地方,妈妈挑选了一个大鱼头,老板说18元一斤,一共34元。我手里只剩下4元钱了。路边有个阿姨在卖益力多,我过去问:“多少钱一排?”阿姨说9元8毛,我把4元给了她,妈妈还帮我补了5元8毛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9
那天的数学课上,刘老师说了这的样一句话:“课堂因差错而精彩。”——简短而意味深长。
六年级的上半个学期,我们学习用正比例解应用题。通过书上的几个例题的学习,我们得出了:正比例图象都是直线上升或下降的。就在我们要解决下一个问题时,范安琳提出了疑问:为什么不可能是上下起伏的折线而一定是直线呢?接下来的时间,我们便是在为她解答困惑中度过的。争论了一会儿,我也有点儿困惑了。我发现别的`同学也略显困惑。老师让范安琳在黑板上画了一幅,我们这才明白了她的意思:如果数轴上的数据不按顺序排列,那图象就不会呈直线上升或下降。原来范安琳是忽略了数轴的特点。
这件事不就验证了那句话吗?课堂上因为她的一点错误,而使全班对数轴与正比例有了更深的认识;因此还使我认识到,错误不可怕,重要的是提出来,让大家来共同解决。由此我明白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,不要因担心出错而踯躅不前——课堂会因差错而精彩。
六年级数学日记 篇10
1月25日 星期六 有雨
这天中午,我正在做数学寒假作业。写着写着,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,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后。这道题是这样的:有一个长方体,正面和上方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,并且长、宽、高都是质数。求它的体积。
我见了,心想:这道题还真是难啊!已知的只有两个面的`面积,要求体积还务必明白长、宽、高,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。这可怎样入手啊!
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,妈妈来了。妈妈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,但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。于是,妈妈又教我另一种方法:先列出数,再逐一排除。咱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,如:3、5、7、11等一类的质数,之后咱们开始排除,然后咱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。这时,我想: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,上方公用的棱长;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,上方除以另外一条棱长(且长度都为质数)之和。于是,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。
最后我得到了结果,为374立方厘米。我的算式是:209=11×19 19=2+17 11×2×17=374(立方厘米)
解出这道题后,我心里比谁都高兴。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:数学充满了奥秘,等待着咱们去探求。
【六年级数学日记】相关文章:
数学日记六年级12-01
数学日记六年级[精选]05-20
数学日记六年级的07-06
六年级日记:数学01-25
数学六年级日记01-25
六年级的数学日记09-19
数学日记小学六年级07-23
六年级数学日记【精选】01-24
关于数学日记六年级03-25
[推荐]数学日记六年级05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