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日记网>学校日记>数学日记> 小学数学日记

小学数学日记

时间:2024-10-09 02:47:09 数学日记 我要投稿

有关小学数学日记模板汇编10篇

  一天就要结束了,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,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。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,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日记10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有关小学数学日记模板汇编10篇

小学数学日记 篇1

  课间休息时,我们班的“小博士”小文对同学们说:“今天,我给大家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,题目是: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在河边散步,她们至少有几个人?”小军说:“这还不简单!两个妈妈当然是两个人,两个女儿也是两个人,因此应该有2 + 2 = 4(人)。”

  小文摇摇头说:“不对,谁还有不一样的'答案?”我突然想起爸爸对我讲过一道类似的题目,是问两个爸爸两个爷爷,我就说:“我们先来看小林和她妈妈的关系,小林是妈妈的女儿,因此这里有1个女儿,1个妈妈。妈妈是外婆的女儿,因此这里也有1个女儿,1个妈妈。

  反过来想,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在一起,至少有3个人。”大家听了都说:“你真会动脑筋。”

小学数学日记 篇2

  吃完饭后,就到了吃水果的时间。我看着一个个红扑扑的惹人喜爱的红苹果,我忽然出了疑问:苹果的体积怎样算呢?

  我问爸爸:“爸爸,苹果是个不规则物体,怎么算它的体积呢?”

  爸爸笑着找出一个透明塑料盒子并盛上水说:“爸爸手里的这个长方体容器,它长15CM,宽10CM,水平面是10CM。你算一下,这长方体的.容积是多少?”

  于是,我算起来:15×10×10=150×10=1500(立方厘米),我说是1500立方厘米。爸爸满意地说:

  “对。现在把苹果放进去,量一下高。你看,水面升高了2CM。所以,苹果的体积是:

  15×10×(12-10)

  =15×10×2

  =150×2

  =300(立方厘米)。”

  今天我弄明白了这个问题,感到非常开心。

  数学世界真是奥妙无穷!

小学数学日记 篇3

  在悠久的数学,曾经出现过许多数学神童。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,更是数学界中的焦点人物。他们为研究数学知识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。

  谷超豪,我国的数学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复旦大学教授。24岁时蜚声数学界,名为《经典场——米尔斯扬》的研究论文作为专著出版。

  你听说过“歌德巴赫猜想”吗?它是数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。我国在“哥德巴赫猜想”上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世界地位,而进行这项研究的人就是我国的'数学家陈景润,他在20世纪国际数学界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他(她)们都是数学界中的皎皎者,正因为有了他(她)们的奉献,才更激发了人们对数学的热爱。相信我们凭着对数学的热爱,也能搬动数学上的大山,也能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力量。所以,我们从现在起,就要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,立大志,树理想,勤奋地学习!

小学数学日记 篇4

  (一)算24点数学日记

  星期三的晚上我,爸爸和妈妈一起算了24点。我们挑出了2~10的牌,总共有36张。我们抽出了4张,分别是4,6,2,3。我灵机一动,抢先回答:“6+4=10,10-2=8,8乘3=24。我第一个答出来哦,我赢啦!”妈妈说:“还可以用其他方法算的。2乘4=8,6-3=3,3乘8=24。还有3乘4=12,2乘6=12,12+12=24。”爸爸抢着回答:“还可以用3-2=1,1乘4=4,4乘6=24。”妈妈说,还有其他方法,但是她不告诉我们,让我们自己想。我想了想,说:“6-2=4,4+4=8,3乘8=24。还有,6-3=3,2乘3=6,4乘6=24。这下应该没有了吧?”“不对不对,我想的两种方法你们还没有说出来。”我和爸爸左思右想,终于,爸爸开口了,说:“3乘6=18,18=2=20,20+4=24。还有6-3=3,3乘4=12,2乘12=24。”妈妈这下说,“这下对了。”总共有8种方法啊。从中,我悟出了一个道理:原来,算24点不是唯一的一种方法,4张牌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。

  (二)奇妙的近似数数学日记

  今天上课,张老师跟我们一起做了一个题,题目要求是写出下列的近似数,我看到了第一题,上面写着: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,共有鸟类1189种,约()种,我想:1189的近似数应该是1190,它们只相差1个数,对了,就是这样做!可是,我又想了想:不对啊!1189是在1000和20xx之间的`啊!它更接近1000,应该是1000才对!于是,我擦掉了1190,写上了1000。

  我又看第二题:五岳之一的华山位置与陕西境内,海拔2160米,约()米。我用了刚才的方法,又做对了第二题。回到家里我查了查关于五岳的资料:

  东岳泰山在山东省,海拔1545米,约1000米。

  西岳华山在陕西省,海拔2160米,约20xx米。

  中岳嵩山在河南省,海拔1440米,约1000米。

  北岳恒山在山西省,海拔20xx米,约20xx米。

  南岳衡山在湖南省。海拔1290米,约1000米。

  我又看了第三题,题目是这样的: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,全长8346米,约()米。

  我还是按照老办法,做出了这道题,啊!这个题真是既好玩,又奇妙!

  (三)称体重

  爷爷带回来一个玻璃的体重秤,只要一站在上面就能显示出我的体重.我迫不及待的站在秤上一称,上面显示24.3,我大声说:“爷爷,我有24.3斤了!”爷爷听了笑着说:“傻孩子,这个秤显示的是公斤,你应该是24.3公斤,如果折算成斤就是24.3X2=48.6斤,知道吗?”

  哦,原来是这样!1公斤=2斤,还好爷爷告诉我,要不然我就要被同学们笑话了。

  我还想知道我的宝贝小狗的体重,我就把它放在的玻璃秤上去称,可是小狗很调皮,我一放上去,它就跳下来,怎么也称不到它的体重。这可怎么办呢?我垂头丧气的坐在地上,突然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冒出来,接着,我把小狗抱起来,一起站在秤上称出我们的体重,然后,减去我的体重,这样小狗的重量就出来了。

  26.4公斤(我和小狗的体重)—24.3公斤(我的体重)=2.1公斤×2=4.2斤

  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,学数学不但可以在书本中学习,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。

小学数学日记 篇5

  五年级上学期,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、减、乘、除。看似简单,其实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,特别是小数的.四舍五入法,只有灵活应用,才不会出错。

  比如,我们五(2)班去春游,班上一共有60人,要租面包车,一辆面包车可坐25人,那么要租几辆车呢?按照常规思路,用60÷25=2.4(辆),那么根据小数的四舍五入法不就要两辆车吗。可是再想想,剩下的10人难道走着去吗?根据实际情况是要租3辆车才行的。还有我们学校做校服,一套校服要用2.2米布,现在有266米布可做多少套呢?用266÷2.2≈120.909(套)按照小数的四舍五入法,那就是121套,可是另外一套布不够呀,答案只能是120套。

  小数不仅有趣还存在着奥秘。就这学期单元测验来说吧,上面有一道判断题就有很多同学认为是对的。题目是这样的:1.3除以0.3的商是4余数是1.好多同学按照常规的竖式进行演算,余数确实是1。可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,在计算过程中,我们把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,所以得出的余数也就扩大了10倍,而真正的答案应该把余数再缩小10倍,等于0.1,而不是1.

  看了这些例子,大家是不是觉得小数很有趣呢?我们只有在学习中多动脑筋,细心审题,才不会出现错误。

小学数学日记 篇6

  带分数、带分数、分数和小数

  一些小数可以等于一些真分数或假分数,假分数又可以等于带分数或整数,也就是小数=假分数=带分数(整数),或小数=真分数,举些例子来说说:(1)0.75=

  753=75%=1004

  把小数化成分数很容易,只要

  整数部分是0,再把小数扩大成整数,扩大多少倍,那倍数就是分母,小数扩大成的整数就是分子。变成了这么大的分数后,只要再看看它能不能分子、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`数,数分大小不变,这个小数就变成了分数了。(2)

  14=14÷20=0.720

  分数化小数也不难,只要用

  分数的分子去除以分母(不管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),就可以得到小数了,得到的小数就是你要化的小数了。这里又有一个新知识,就是分子相当于被除数,分数线相当于除号,分母相当于除数。(3)8.96=8

  96÷424=8100÷425

  这个小数跟上面的不同了一

  点它有整数。看起来不好化分,其实很好化分。整数不用化分,只用化分小数,小数化分完后再加上整数,就化分好了,化分出来的是一个带分数。在一个除法算式里,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除尽时商就可以用分数表示,就是分子=被除数,分数线=除号,分母=除数。

小学数学日记 篇7

  我喜欢集邮,也喜欢邮票。这天,我就从一套邮票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。我有一套1978年的邮票。一共五枚,每枚八分。在当时,这一套邮票值5×8=40(分)=4角,只但是4角而已。转眼间,36年过去了,这套邮票也值钱了。此刻,这套邮票要360元才能买到。是当年的900倍。平均每年涨了900除以36等于15倍。要是按照每年一套邮票价值是上年的两倍来算,要是把我们家的.邮票都卖出去,可就发大财了!

小学数学日记 篇8

  10月25日星期日 天气 晴

  今天下午妈妈领我去逛街,逛了鞋店用了20分钟,去服装店花了15分钟,又逛了文具店用了25分钟。妈妈问我一共用了多少分钟,。我心里列了算式:20+15=35; 35+25=60分钟,60分钟=1小时。我马上告诉了妈妈,用了一小时。妈妈点点头高兴地笑了!

小学数学日记 篇9

  昨天傍晚,我和姥姥去买西瓜,这次我的任务是自己跟瓜农讨价还价,买到好吃的西瓜。

  小区门口有一排卖瓜的.摊子。我先来到第一家瓜摊前,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买西瓜,我轻轻地问她:“西瓜多少钱?”“7毛。”我心想:西瓜怎么这么便宜呀?!我就说:“1元钱我买两个,行不行?”瓜农笑了:“一个都要五、六块钱呢,你一块钱就想买两个?7毛是一斤呐。”“哦。”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。突然,我发现前面有一个瓜摊卖的是黄瓤西瓜,是我最喜欢吃的。“哈哈,这下帮我解围了!”我立刻拉着姥姥:“姥姥,我们去买黄西瓜吧。”然后,我飞快地跑过去。

  这回,我有点经验了,我知道瓜农说的7毛钱是什么意思了!我立刻要去和他讨价还价。可姥姥说我不会,她就去买了两个西瓜,可也只便宜了5毛,也就是6毛5分一斤。

  把西瓜送回家后,我还是不甘心,又自己去了另一个瓜摊。这次,我成功地谈好了价钱,我的成绩可比姥姥的好多了:原来也是7毛一斤,我砍到6毛5分一斤,挑了一个西瓜,一共是9斤,也就是9x0。65=5。85(元),我又顺利地谈到5。5元,成交。

  这次买瓜收获可不小啊!

小学数学日记 篇10

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数和百分数,但是到底什么时候用分数,什么时候用百分数呢?他们可以通用吗?带着这些问题,我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。

  通过调查研究,我发现: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。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。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。百分数在农业生产、科学技术、各种实验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,特别在进行调查统计、分析比较时,常要用到。例如:通过调查得知,每万人中又55.2%的人上过大学。明天的'降水概率是10%,等等。

  分数是把单位“1”平均分成若干份,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。分数后面可以带具体名称。分数一般用在不太清楚具体精细数据、比较模糊的时候。比如:我吃了一个西瓜的2/3。

  虽然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不同,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使用百分数和分数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,人们经常是根据生活习惯来使用。比如说,人们在说降水概率时,会说明天的降水概率是10%,而不会说明天的降水概率是十分之一。

  所以,我觉得日常生活中到底什么时候用百分数还是分数,还是要通过平时的点滴积累。

【小学数学日记】相关文章:

小学的数学日记11-22

[精选]小学数学日记07-06

小学数学日记06-22

数学小学日记02-01

小学数学日记07-09

【精选】小学数学日记07-05

小学数学日记(精选)07-05

(经典)小学数学日记01-25

(精选)小学数学日记07-06

小学数学日记【精选】07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