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学日记

时间:2024-08-04 18:19:40 数学日记 我要投稿

【精华】数学日记模板汇总十篇

  一天终于结束了,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,这也意味着,又要开始写日记了。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日记10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【精华】数学日记模板汇总十篇

数学日记 篇1

  语文课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两眼皮不住下耷......醒来后就什么也不记得了。

  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不上数学课高兴,我们将推翻英哥,追随宇航员的脚步!

  聂海胜叔叔比我爸爸还重,呃呃 回到地球叔叔记得减肥哦!(重力测验)

  小陀螺【话说又回到了春晚】转啊转啊转啊,可是轴向却不变。(陀螺实验)

  水球晶莹剔透啊,帅爆了!红色水球血色浪漫。(水膜实验)

  单摆小球你会不会永远永远的转下去呢?(单摆实验)

  咦?怎么不知不觉中让英哥把上午地5节课占去了呢?我们还起劲地回答问题,羞耻!啊,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。我在极度的'饥饿与愤怒中......呃,没什么。

  下午又考数学!两节课!模拟考试欸,考的不怎样,总之考完了大家都兴奋的对答案,TG已经在讲台上黑起了脸,我赶紧坐回座位。端端正正,正襟危坐。

数学日记 篇2

  4月1日 星期三 雨

  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“克和千克”,它们是重量单位。

  在生活中,我处处都能碰到它。每次妈妈在超市里买东西回来,我就会去用手拎一拎,大概估一估它的重量(是多少克还是多少千克的),看看与实际的'重量差多少,然后记在我的小本子上。

  今天,我还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。老舅来我家吃饭时,他说他又瘦了,体重变成了65,。我就想:是65斤还是65公斤,如果是65斤,才比我重十几斤。然后我就问老舅:“老舅你的体重是65公斤(千克)吧?”老舅说:“对呀,是65公斤,等于130斤。”我虚惊了一场,如果我把它当成了65斤,那该多瘦呀!

  看吧,“克和千克”对我们来说是不是很重要,所以,我们一定要用好它,否则会闹笑话的。

数学日记 篇3

  暑假里的一天,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零食。

  来到零食店,刚进店门各种各样的零食就印入我的眼帘,让人觉得眼花缭乱,我和妈妈挑挑这个,拿拿那个,突然,我被眼前的两种包装好的蛋给吸引住了,其中一种是三个蛋包装在一起的,价格2.7元。

  另一种是一个蛋独立包装的,价格1元。我扯着妈妈的衣服想让妈妈买,妈妈同意了,可是刚要买的时候,妈妈转过身来笑眯眯地对我说:“把这些已知道的信息整理起来就是一道数学题了!就是这样:有两种包装的蛋,一种里面有三个,共2.7元;一种里面有一个,一共1元。问买哪种合算?”我听了信心满满地说:“妈妈,我都知道怎么算的啦!

  是这样的:第一种里面有三个共2.7元,那我就用2.7÷3=0.9﹙元﹚,就是说每个蛋0.9元;

  而第二种只有一个就是1元,0.9元<1元,所以买三个一包的合算!”

  妈妈听了点点头:“哟,没想到你还这么会算呀!那我们买三包,一共几元呀?”

  我不加思索地答道:“用2.7×3=8.1﹙元﹚。也可以这么算:3×3=9,9×0.9=8.1﹙元﹚。”

  妈妈一听一转身用异样的.眼光看着我说:“哟,你们钱老师教得不错嘛,可以用两种方法算,不错不错,要知道上课听讲很重要,你们认真听进去了,学会了方法,才不会让老师的心血不至于白费嘛!你们自己学得轻松易懂,老师教你们也教得高兴呀!妈妈说的对不对呀?”

  我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说:“嗯,是的,妈妈说的太有道理了,我以后会这么做的,你放心吧!”

数学日记 篇4

  数学来自生活,而高于生活,最后又回归生活。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,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,正是《小学数学课堂标准》中提出的新境界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,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,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,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,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,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,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,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、学而有用的喜悦感,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。

 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生活离不开数学,数学也离不开生活,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。来自生活、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。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,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,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,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,把教学归朴于实践,归朴于生活,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学生学得主动、学得轻松,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,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。

  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,这些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'生活经验,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,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,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,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,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、学而有用的喜悦感,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。

 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,生活离不开数学,数学也离不开生活,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。来自生活、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。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,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,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,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,把教学归朴于实践,归朴于生活,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学生学得主动、学得轻松,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,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

数学日记 篇5

  今天,妈妈让我做几个题目:

  ( )×( )=10,()×( )=20 ,()×( )=30,()×( )=40 。

  太简单了。我马上填上(2)×(5)=10 ,(4)×(5)=20 ,(6)×(5)=30,(8)×(5)=40。

  妈妈问:“你发现这四个算式的积有什么规律吗?”我说:“这四个算式的积个位都是0。”妈妈又问:“这四个算式的乘数有什么规律呢?”我说:“每个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5。”

  妈妈又给我做了几个题目:

  ( )×( )=5,()×( )=15 ,()×( )=25 ,()×( )=35,

  ( )×( )=45。

  也很简单,我马上填上(1)×(5)=5,(3)×(5)=15,(5)×(5)=25,

  (7)×(5)=35,(9)×(5)=45

  妈妈又问:“你看看这五个算式的积有什么规律?”我说:“这五个算式的积个位都是5。”妈妈接着问“那么这四个算式的乘数有什么规律呢?”我说:“也是每个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5。”

  “刚才给你做的九个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5,但是它们的积分两种情况,一种是个位是0,一种是个位是5,对吗?那么在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里,哪些数和5乘,积的个位是0;哪些数和5乘积的个位是5呢?”

  我说:“ 2、4、6、8和5乘,积的个位是0;1、3、5、7、9和5乘,积的个位是5。”

  妈妈笑着说:“你知道吗?2、4、6、8这些数都是偶数哦,1、3、5、7、9这些数都是奇数哦。”

  “哦,知道了,如果是偶数乘5,积的个位就是0,如果是奇数乘5,积的个位就是5,对吗?”

  “对了,你真聪明,学数学很有趣吧,只要你肯动脑筋,以后会发现更多的`规律的。”

  我发现了人民币面额的数学秘密

  前些天,我跟妈妈去超市。妈妈进超市买东西,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。我闲着没事,就傻乎乎地看着营业员姐姐收钱。看着看着,我忽然发现营业员姐姐收的钱和找的钱基本上都是1元、2元、5元、10元、20元、50元还有100元面额的。我觉得有些奇怪,不由得想人民币为什么没有3元、4元、6元、7元、8元、9元或30元、40元、60元等等呢?等到妈妈来了我问她,妈妈神秘地冲我眨眨眼说:“你动脑筋想想呢?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。”我定下心,认真仔细地便走便想了起来。

  过了一会儿,我蹦了起来高兴地喊道:“我知道了,因为1元、2元、5元就可以随意组合成3元、4元、6元、7元、8元、9元,只要有10元、20元、50元同样可以组合成30元、40元、60元……”妈妈听了满意地直点头,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:“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,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?干吗还要2元、5元呢?”我说:“只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太方便了呀。”这下妈妈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,夸我会观察,爱动脑筋,我听了真比吃了最喜欢的冰糖葫芦还要舒服。

  我想告诉大家: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问题,只要你多观察、多动脑,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,不信你我就比试比试!

数学日记 篇6

  数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,无处不有的,有了一些数学知识,就可以在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。

  有一次,妈妈带我去丹尼斯购物,看到了这样的`广告——肥皂每块4元钱,买3送1。妈妈回想起了前些日子在九头崖看到的肥皂促销方法是打八折。妈妈准备考一考我,便问道:“儿子,现在妈妈准备买 4块肥皂,你来帮妈妈算一算去哪里买更实惠。”我略加思索,便回答了妈妈:“真是小菜一碟,在丹尼斯买3块送1块,12元钱就可以买4块,而在九头崖买4块是16元,打完八折是12。8元,所以在丹尼斯 买更加实惠。”妈妈听了,又问道:“刚才是买4块,正好买3送1,那么如果我要买5块呢?”我笑了笑,自信地说:“如果要买5块肥皂,丹尼斯的买3送1,就需要买4块了,就是16元钱,而九头崖买5块 打八折也是16元钱,所以如果买5块,在哪家买都一样。妈妈对我的回答很满意。

  还有一次,我们家买了新房子,装修时,我和爸爸一起去选购地板砖,来到建材市场,看到地板砖有大、中、小三个型号,价格分别是40元、30元、15元。我想:我们家面积是96m2,选用哪一种瓷砖更 加便宜呢?于是,我拿起计算器开始计算:如果选用40元一块的,需要150块,6000块钱。如果选用30元一块的,需要267块,8010块钱。如果选用

  15元一块的,需要600块,9000块钱。这样一算,我发现还是买大块的便宜。我把我算的结果告诉了爸爸,爸爸同意了我的方案,还夸我聪明呢!

  通过这两件事,使我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真大呀!

数学日记 篇7

  “怎么这么难做啊!烦死了!”我瞪大眼睛盯着数学寒假作业上的难题,脑子以光速运转着,可还是想不出答案。大吼一声,最后沮丧地趴在桌子上瞎想。妈妈叹息一声:“你啊你,就不能好好想想?总会想出答案的。”我有气无力地说:“唉,所有的数学难题都与我无缘,因为,数学就是个恶魔!妈,将来我是肯定要学文科的。”“到你上高中那一届,文理科不分。”“什么?那我不完蛋了?数学肯定‘满江红’!”妈妈语重心长地说:“你怎么能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呢?妈妈记得你一直是很自信的.啊!你不笨,只是不喜欢数学,不要想把时间用在学数学上,所以一门心思扑在书上,结果每次数学考试都是九十四五分,一直没有进步,有时还会退步。可是,考大学的时候怎么办呢?你文科考得很好,甚至非常好,理科考个六七十分,总分一下就被拉下来了,那你能考上大学?将来,你进了社会,对跟数学有关的知识一窍不通,会闹出许多笑话,也会被别人嘲笑的。

  你不要老是觉得数学枯燥,不好学,你要尝试着发现学数学的乐趣,尝试着接受它,并慢慢喜欢它。等到这一天来临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你现在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。”我承认,妈妈说的很有道理,可还是沉默着。妈妈静静地看着我,我仰起脸来,坚定地朝着妈妈说:“妈,我一定会努力爱上数学的!”

数学日记 篇8

  10月10日星期三晴

  早晨吃完饭以后我开始写作业。我先背乘法口诀然后写A本。写完以后妈妈给我出了几道数学题,其中一道是这样问的:一个数学本5角钱,买4本需要多少钱?我想了想说:需要2元钱。妈妈问我是怎样算的?我说是用乘法4X5=20角,20角不就是2元吗。妈妈高兴地表扬了我,我更喜欢数学了。

数学日记 篇9

  3000年的一天,我发现自己在逐渐缩小,随着时空来到了一个小国。我看见四周十分奇怪,没有一个居民,全是图形。哦,原来这是图形王国呀!

  听说,最近国王要选干女儿,特别来个“自述招试”。当贴出广告时,试场前立刻有了几条“长条”。但是很扫兴,大多数都是快乐地来,悲伤地去。台后更是“风”。一天三千四百九十九万零九亿张报纸,可谓是日月无余。为什么?居民(图形)们都想知道情况嘛!老兄,怎么啦?是不是被这所感动?不着急,带你去看一下。

  (一)三角形

  嗒嗒嗒,嗒嗒嗒

  我是一个三角形,

  今天在这把言表,

  希望大家给支持。

  说起我,真有趣,

  和“3”是对好兄弟,

  3条边、3条高……

  特征与“3”少不了。

  谈面积,讲理解,

  朋友们,要记得,

  千万别忘除以2……

  刚说到这里,国王——组合图形就给个无情的“待定”,摇了一下手,表示下一个上来。

  (二)平行四边形

  平行四边形可真是个娇里娇气的小姐。刚一出声,台下就被这柔和的声音陶醉了,“大家好,我名叫平行四边形,我的'面积经常被梯形和三角形应用。特别要提醒大家,记住我是四条边,四条…..条,不!四个角。”不说不知道,一说吓三跳。国王板着脸打了个“×”,平行四边形可真是叫苦连天,哑巴吃黄连——有苦说不出:“妈妈呀,这已经是我的199次×了。”

  (三)梯形

  (匆匆上场)梯形可真是个急性子,一上场就慌慌张张地说:“观众朋友们,千万别忘了我啊!”接着又说:“dear,大家好!我叫梯形。今年28岁,出生于××××。我面积计算的由来全靠平行四边形。因为上底加下底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,高不变,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相当于由两个同样的我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中取出的一份。我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。梯子就是例子之一……”可是,梯形那罗罗嗦的话语,让国王听得不耐烦,气得给了个“待定”。

  比赛进行了十年,国王也老了。你知道吗?现在还在选哩!因为像这么挑剔的国王,能选定吗?

数学日记 篇10

  这一单元,我们学了分数和加减。学的和以前不同了,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。你可能会问,这应该怎么算呢?那就要用到通分了,怎样通分呢?通分就是找出两个分数的'公因数,把分母都化成它们的最小公倍数,这就是通分。

  通分完了之后,就很容易做了。还有做完了千万不要忘了化简。

【数学日记】相关文章:

数学的日记 关于数学的日记06-13

学数学数学日记04-07

数学的日记06-19

数学日记01-07

数学的日记07-02

【经典】数学的日记10-24

小学生数学日记:数学日记06-02

数学日记_日记大全05-22

数学小日记_日记大全05-20

优秀的数学日记11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