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日记网>生活日记>观察日记> 三年级观察日记

三年级观察日记

时间:2022-05-22 17:04:24 观察日记 我要投稿

三年级观察日记模板集合九篇

  转眼一天又过去了,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?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。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观察日记9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三年级观察日记模板集合九篇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1

  今天,一个意外发现一只绿蚂蚱,还看见他怎莫吃草!嘿嘿!你想解吧!那么!下来我就大发慈善,给你讲讲吧。

  蚂蚱很小,但我看着却很大,我的心由此引起来,这个小虫子全身都是绿的,好像是一棵草似的,怎么说呢!

  它的嘴巴是由无数根小毛做成,吃的时候是“横行霸道”。蚂蚱以植物的`叶子为食物,尤其喜欢吃水稻的叶子。盛夏季节,水足肥饱,气温升高,水稻生长得很茂盛,一片一片的稻田,绿得发黑,像是用油灌过。而这时的蚂蚱呢,也像是吃什么灵丹妙药,仿佛一夜间长成,胃口特别好。稻叶便成它们的美味佳肴,叶子常常被它们吃得豁豁牙牙,看上去像城墙的堞垛,嘿嘿,你知道吧!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2

  我观察到的是海市蜃楼现象。

  那一次,爸爸、妈妈、我和哥哥一起开车从杭锦旗回东胜。半路上看见前面有很大很大的一滩水,我和哥哥惊叫了起来:前面有一滩水!前面有一滩水!走近了时,我们才傻了眼: 根本没有水!爸爸说:那是路面上的水蒸气产生的'漫反射现象。有时候,这种反射会把很远很远的景物折射到人的视线里,这种现象就是‘海市蜃楼’。我和哥哥高兴的叫了起来我们看到了‘海市蜃楼’了!。

  大自然真神奇,他就像个魔术师,为我们呈现出各种奇异的景象。我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、认真观察来发现其中的奥秘。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3

  螳螂常见于田间、林间,生性好斗,同种族间经常进行比武大赛,很多战败者都“丢盔弃甲”,失去了强有力的前肢。食物不够时,还会发生大螳螂吃小螳螂,雌螳螂吃雄螳螂的惨剧。

  每年夏秋季节,田间害虫增多,螳螂就忙碌起来。它们可消灭的.害虫有数十种,所以优雅的刀客—螳螂也是人类的好朋友。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4

  今天,我要播种几颗黄豆种子。

  首先,我拿出一袋黄豆,开始选种。我找了六颗没有任何损伤的种子,正准备种上,可发现一颗不饱满的`种子,于是把它挑了出去。

  然后,我找出一个装有土的花盆,按出了五深约1厘米的小坑,在每个坑里放一粒种子再用土盖好用小铲子拍实。最后往花盆里浇适量的水,使土壤湿润。然后把花盆放在阳台上,让阳光能照射到它。

  爷爷告诉我:“如果看到土拱起来或是土裂缝了就证明要发芽了,土壤干了就浇些水,

  现在天气暖和发芽很快的,在开学前也许能结果。‘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5

  一、选好观察对象

 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,可删察的事物可多了。可以是一种物,例如:一只动物、一棵植物或一种自然景色;也可以是一件事,如参观一个单位,游览一个地方,参加一次活动,观看一场球赛等等。选好观察对象很关键。

  二、记下真实情况

  观察日记要突出“观察”,记下观察到的真实现象、情况和结果。譬如观察人物,可以写人物外貌、语言、动作等;观察景色,可以写景色的特点、变化等。

  三、具备日记特点

  首先要有日记格式,日记多以“月、日、星期和天气,的内容为标题,譬如“8月5日星期三多云有雨”,而不是用“日记”两个字做标题。其次要有日记“味儿”,这就是说,只写一天(或是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)的真实情况,内容可长可短,不必为了追求完整而写多天发生的事。

  第一则:蜻蜓的眼睛

  9月9日星期一晴

  今天,我又到学校旁边的.那条小溪边去玩。

  溪水真清啊!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小石头。一尾尾小鱼儿,多么悠闲,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。

  岸边蜻蜓可多啦!有金黄的,有青绿的,还有大红的……蜻蜓飞来飞去,飞上飞下。

  突然,我看见一只大蜻蜓停在狗尾草上。我猫着腰悄悄地走过去,右手慢慢地向它靠近。我猛地一捉,把大红蜻蜓逮住了。

  蜻蜓的眼睛好像小玻璃球,好看极了。放学了,我把它带回家给妈妈看。妈妈说:“蜻蜓是益虫,会吃蚊子。”

  听说蜻蜓是益虫,我赶紧把它放了。蜻蜓飞了,飞向晴朗的天空。我祝愿它平平安安……

  第二则:测量下雨

  9月22日星期日雨

  中午,天空中乌云密布,响过几声炸雷,就下起了倾盆大雨。

  我站在屋里,望着窗外。屋檐上的水像小瀑布一样往下流。我突然想起前两天《少年报》上介绍的红领巾小气象员的故事……我想:也来做个试验吧!于是,我赶快跑进厨房拿了个小搪瓷缸子,拔腿就往院子跑去。奶奶看见了,大声喊:“明新!怎么跑去淋雨?你还不快进来!”我顽皮地说:“我做科学试验呢!”等我回屋里一看,哎呀!浑身都淋湿了。

  半个小时过去了,雨停了,我可高兴了,立即把搪瓷缸子端回屋里。我用尺子一量:水深二厘米。

  以后,我还要做这样的试验,看看哪一场的雨下得最大。

  第三则:欣赏草坪

  11月2日星期日晴

  秋高气爽,一轮红日照耀着大地,阳光明媚,照射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。

  不远处,一片绿色的草坪展现在我们的眼前。“我们到草坪上去玩玩!”我对站在身边的周明月说。于是,我们连蹦带跳地朝草坪的方向奔区。

  啊!多么好看的草坪呀!它像一床好大好大的被子,软软的、绿绿的,小脚踩在上面感觉软绵绵的。当我弯下腰仔细看草坪时,只见一群小昆虫正在草坪上蹦来蹦去。我问外公:“这是什么昆虫呀?”外公看了看说:“这群昆虫的名字叫蚂蚱。”我像小猫似的悄悄地走到它们的跟前,用手轻轻地逮住一只,然后仔细观察起它们来。

  你看,它的身体是草绿色的,两条后腿长,四只前腿短,身上还长着翅膀。不一会儿,我与周明月就捉了十五只蚂蚱。我们把这些小东西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,高兴地回家了。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6

  我从刘公岛买回来了六只小水母。它们有的大,有的小,有的触须长,有的触须短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没有嘴、没有手脚、没有头脑、没有眼睛、没有鼻子,触须上都有毛。这六只小水母有的爱玩,有的爱睡,如同一个个穿了隐身服的长腿小蘑菇。

  当它们一起运动时,就像一个个热气球膨胀起来,一伸一缩漫无目的的游。又好像是一个个仙女在小河里游泳,美丽极了。可是水母没有嘴、没有眼、没有头脑,吃什么呢?后来通过上网查询,我知道了,水母以水中的'浮游生物为食。原来它们的触须就是它们的腔肠,一但有浮游生物碰到它的触须,触须就会射出毒汁,先把它们毒死,再用腔肠直接分解并消化掉,水母就是这样吃饭的!

  水母真是一种神奇的生物,真是增长了见识!从来不知道水母是这样,还可以那样,很奇妙。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7

  9月10日 星期三

 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——写观察日记。

  我想了想,种什么好呢?种大蒜吧!我找了五瓣蒜,把皮剥去。找了一个许久没有用过的罐子,然后去院子里挖了一些肥沃的土,放进罐子里。把蒜放进了土中,露出一点小尖儿。

  期待它们的茁壮成长!

  9月13日 星期六

  放学回家,有四瓣蒜都长出了小苗苗。它们小小的、尖尖的、水嫩嫩的.,非常可爱!它们仿佛正在调皮的吐着舌头,向我做鬼脸呢!真好玩呀!可是剩下的一个还懒洋洋地不肯起床,和它们一起做游戏、一起长大呢!

  我真喜欢它们!

  9月14日 星期日

  今天早上,最后一个蒜瓣苏醒了。它探出了小脑袋,好像在跟我捉迷藏呢!

  这些小苗苗的下面有一层薄皮,仿佛小苗苗们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。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8

  不知什么时候,我在阳台的一个空花盆里埋了一个大蒜,过了好久,它才依依不舍地从土里钻出一颗芽,绿绿的,带着一点黄色,真逗人喜爱。嫩芽上还带着几滴“汗珠”呢!仿佛在说,好不容易钻出来,累了我一身汗。

  第二天早上,牙还没有刷就去看大蒜芽,它长得可快了,身子“噌噌”往上窜。长到了3厘米高了。真是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呀!颜色变得有点深,还带着几分浅绿,我把一些水浇下来,它贪婪地吸收着水分,还洗了一个澡。

  忙碌了几天没有看它,它不知不觉拼命往上长,我再去看时,哇噻!蒜苗超过了10厘米!它挺立地站着,仿佛自己是一名阅兵仪式上的士兵,是一颗粗壮的大树!外层颜色完全变成了深绿色,中心透出几分淡绿。在水的浇灌,太阳的照射下茁壮成长。

  我满心欢喜地等待它长得更高,可一场无情的`暴风雨把它的叶子折断,它再也不能长大了,可在我眼里,它已经长大。哪一点绿色,永远在我心里保存……

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9

  在家里,妈妈说太多苍蝇、蚊子,每天都说一遍这句话,我和爸爸实在听不下去了,便出去买了一盆神奇的植物,你猜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?答案是猪笼草。

  这盆猪笼草长的很高,六个捕食的瓶子上面有一个小盖子,瓶子嘴角上有一点蜂蜜,这一点蜂蜜不但可以吸引苍蝇,而且还可以吸引采蜜的蜜蜂,让你大吃一惊了吧!我很好奇,决定观察一下它。在观察之前,我准备了一些活苍蝇和五只蜜蜂,把它们放在一个瓶子里,便开始观察了,我打开了装着苍蝇和蜜蜂的.瓶子,苍蝇和蜜蜂的想法一致,一飞出瓶子,便向猪笼草飞去,吃嘴角上的蜂蜜,很快,猪笼草盖上了盖子,苍蝇和蜜蜂掉进了瓶子,打开瓶子一看,苍蝇和蜜蜂已经被猪笼草消化了。

  猪笼草这种植物在家的这几天,家里苍蝇、蚊子少了很多,妈妈也不会再说苍蝇太多……总之,我是喜欢你的,猪笼草!

【三年级观察日记】相关文章:

观察日记三年级03-24

三年级的观察日记04-28

三年级观察日记04-28

三年级观察日记06-09

蒜苗观察观察日记04-27

观察丝瓜的观察日记03-18

观察绿豆观察日记02-03

观察金鱼观察日记01-04

观察大蒜观察日记10-26

观察蚂蚁的观察日记02-26